自從魅族與Ubuntu Touch合作的消息傳出來之后,一些網絡社區的用戶就對運行Ubuntu Touch的魅族手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。但在熱情褪去后,用戶最大的疑問也許就是——到底什么時候才可以買到真正可用的運行Ubuntu Touch的魅族手機?
從魅族和Canonical的合作情況來看,這一切并不會來的那么快。
由于Ubuntu Touch系統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,不管是Canonical還是魅族,短時間內都難以做出真正穩定、能用的設備。此外,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生態圈的問題一時半會也很難解決,即使系統差強人意,也缺乏足夠多的應用來滿足用戶,至于像把Android應用轉換一下就能跑在Ubuntu Touch上的說法聽聽還行,真正讓普通用戶長時間的使用,恐怕沒多少人愿意接受。
從魅族的角度來看,作為一家對產品有追求的硬件廠商,雖然曾經遞交過申請資料,但直到今天魅族的品牌及設備型號也沒有出現在Google Mobile Services的授權頁面上,這顯然不是魅族愿意看到的。其次正如魅族副總裁李楠所說的那樣——無論用哪個系統作為底層,魅族都是在做自己的Flyme,并通過它傳遞魅族對交互的理解。
但是,由于Google已經如此強勢的開始控制手機廠商,魅族對Android系統做出的一些改進不但沒能得外界一致的接受,反而在某些時候給它帶來了“尷尬”,比如Smart Bar帶來的雙底欄問題。這顯然也不是魅族愿意看到的。再次,魅族打算在今年進入北美市場,想要把手機賣出去,它一樣需要適當的曝光以及海外運營商的支持。
通過和Ubuntu Touch的結合,至少從目前來看,魅族可以很好的解決上面的問題:
首先,相對于GMS,Ubuntu Touch在云服務綁定方面是非常開放的;
其次,Ubuntu Touch現在總共也就200來款應用、兩個硬件伙伴,只要合作愉快,魅族完全可以將自己對交互的理解灌輸到Ubuntu Touch系統層面并成為事實標準,這自然就為未來的Flyme打下堅實的基礎,魅族不用再面對Smart Bar這樣的“尷尬”;
再次,相對于Android,借助和Ubuntu Touch合作,魅族在國外自然也就有了足夠多的故事可以講。
對于魅族來說,無論選擇哪個合作伙伴,它最終要做的還是自己的Flyme。雖然目前市場上各類手機操作系統風生水起,但魅族的選擇其實很有限。Tizen OS是三星家的,Firefox OS已經有了4家硬件合作伙伴并且打進了15個國家,Sailfish OS的用戶體驗基本準則和風格早就定了,留給Flyme定義的空間已經非常狹隘。所以Ubuntu Touch也就成了魅族為數不多的最佳選擇。
在選擇了Ubuntu Touch這個看上去最合適的伙伴之后,魅族最終會給用戶帶來什么樣的設備我們只能慢慢等待了。其實對于硬件廠商來說無論使用哪個開源的系統,它們都會受到某種程度上的限制,如果想獲得終極自由,恐怕只有自己做自己的OS了。